摘要:針對汕尾市水系獨立、入境客水相對較少、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、用水效率較低、水資源管理手段落后等現狀,與當前積極推進的深汕合作區(qū)經濟發(fā)展對水資源保障的高要求之間存在的突出矛盾,基于國家水資源監(jiān)控能力建設相關技術標準體系,開展汕尾市取水戶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建設。系統(tǒng)建設范圍涵蓋了17戶汕尾市市管取水戶,總的許可水量近4千萬m3,形成了對國家水資源監(jiān)控能力建設在汕尾市的有益補充,使汕尾市的取水戶監(jiān)測水量覆蓋率提高33.4%。系統(tǒng)的建設完成及應用極大的提高了汕尾市水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,也為本市水資源綜合管理信息系統(tǒng)的開發(fā)建設提供了前期探索經驗,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撐。
2015年,廣東省啟動了國控水資源監(jiān)控能力建設項目,當前,項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設完成,初步構建了覆蓋三大監(jiān)控體系即“取水戶”、“水功能區(qū)”及“水源地”的實時在線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及水資源管理信息平臺。實現對全省年取水量300萬m3以上河道外取水及50萬m3以上地下取水戶的取水在線監(jiān)測。當前,廣東省國控二期工程也進入初設階段,計劃對全省地表100萬m3、地下20萬m3以上的非農取水戶進行在線監(jiān)測建設。汕尾市位于粵東沿海,地處南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,全年多年平均降水量為2118.4mm,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62.63億m3,多年平均人均水資源量為2067m3,高于廣東省人均水資源量1675m3[5]。
近年來,隨著經濟社會的發(fā)展,汕尾市水資源保障能力受到嚴重的挑戰(zhàn),主要表現為經濟發(fā)展用水需求的增長與供水保障能力的提高之間的不協調,水質污染趨于嚴重,局部河段已喪失飲用功能;另外,汕尾市水系較為獨立,入境客水較少,水資源應急及備用能力相對較弱[6]。而面對當前水資源自然狀況與發(fā)展需求的矛盾,汕尾市的水資源管理受限于歷史原因和當前經濟社會發(fā)展狀況,管理手段落后,導致水資源開發(fā)利用方式較粗放,用水效益偏低。另外,2011年廣東省委、省政府批復《深汕(尾)特別合作區(qū)基本框架方案》,正式設立深汕特別合作區(qū)。合作區(qū)的成立未來必將帶動汕尾市腹地的經濟快速發(fā)展,這將對水資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為此,為強化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開發(fā)、利用、保護,加快推進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,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,為科學規(guī)劃和高效配置水資源提供支撐,勢在必行[7]。
3. 2
電磁流量計
a) 安裝位置選擇??紤]到電磁流量計的工作特性要求,在除了需要滿足直管段要求外,電磁流量計要盡量避開鐵磁性物體及具有強電磁場的設備(大電機、大變壓器等),以免磁場影響傳感器的工作磁場和流量信號,另外要盡量安裝在干燥通風之處,避免日曬雨淋,環(huán)境溫度應在 - 20℃ ~+60℃,相對濕度小于 85%。
b) 安裝步驟。基本安裝步驟同上述超聲波流量計,但就需要在現場進行水管切割,并焊接法蘭,安裝上電磁流量計后還需進行接口檢測。另外,還需注意,對于不同材質水管如鑄鐵水管、鍍鋅水管和 PVC 管,采用不同的切割和焊接方式。
4、電磁流量計日常保養(yǎng)
1、要經常檢查接地系統(tǒng),包括接地線、接地環(huán)、接地端子等,是否接觸良好,接地系統(tǒng)是否會有強電流或電磁感應;
2、要注意儀表的防水;接線口、保護管、密封接頭、表殼密封等;
3、要定期檢查電磁流量計的襯里,常時間使用,特別是介質里有雜質的流體容易對襯里造成嚴重磨損;
4、要經常檢查管道安裝,如是否有外漏、管道振動情況、螺栓是否松動、支架是否可靠;
5、要定期檢查流量計的防腐及保溫。